去美国留学怎么选专业?

一套方法论,多个资源、工具推荐,从底层逻辑帮你梳理如何正确地选择专业。

既要向内,探索自己的:

又要向外,了解专业的:

已经有很多文章从多个角度给了大家选择专业的建议,有的偏重个人,有的偏重关注现实发展;

而我觉得,这些方面都考虑过再决定,才不容易踩坑。

正好我今年初学习了一些中学生涯规划相关的内容,就在这个答案中分享一下我的想法,提供一些资源、工具作为参考。

首先,推荐一个非常有用的平台:

学职平台。

这个平台是学信网(这是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指定的电子政务平台)下属的,号称链接学生、高校和企业的纽带:

依托大数据和大平台,搭建学生、高校和企业三位一体平台,为学生选择专业、择业、就业,高校人才培养、选拔、就业指导,以及企业人才储备、招聘提供全面专业的服务,使信息在内部实现有效反馈和循环利用。

在回答下文中,我会不定期 cue 到这个平台(后文都称为「宝藏平台」)进行详细介绍。

兴趣:喜欢什么

我把兴趣放在第一个讲,它的确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如果没选到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就完了。

因为:我认同「兴趣是培养出的」。

兴趣的发展和稳定依赖于个人对任务价值和意义的认可,以及持续的投入努力;此时所讲的「兴趣」不一定是真的兴趣,这部分要结合后面专业培养目标和学习内容来一起看。

如何把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匹配起来呢?选专业与今后选职业相关较强,目前比较常见的专业兴趣匹配也会以职业兴趣测验结果为参考。

霍兰德认为,人的兴趣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职业环境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人与职业环境的类型匹配是形成职业满意度、成就感的基础。

所以他综合职业兴趣的研究成果提炼出理论,编制了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也有研究者让特定的人群回答大量的项目,依据回答结果选出有差异的项目组成问卷,来编制出兴趣测试,帮助人们系统地了解自己的兴趣职业方向。

其中,霍兰德还有更精简概括(也适合更小年纪的学生)的版本,也适合学生初步描述自己的兴趣,就是呈现下面六个岛屿描述,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想一直生活的地方:

其实就是用另一种形式呈现了高度概括后的六种类型。

另外,「测验」这种方法一般就是越长、详细就越容易精确;但不必迷信测验,其实无论怎么填,结果都是由你自己决定的,测验结果大多是把你在每个项目上的偏好进行整合归纳,不存在「我选择吃苹果」所以「我适合成为心理学家」这种神奇测验。

性格:适合什么

性格指的是人们习惯、稳定的行为方式,性格跟专业特点 match 时,就意味着自己比较适合这个。

而怎么测,这就要提到争议度蛮高的 MBTI 了。它从四个维度进行测试,并在每个维度上都把人分为两类,从而把所有人分为 16 种。

· 能量获得途径:外向 E - 内向 I

· 注意力的指向:感觉 S - 直觉 N

· 决策判断方式:情感 F - 思考 T

· 采取行动方式:判断 J - 知觉 P

虽然研究上不怎么认可 MBTI,但尴尬的是,在应用中,大家还是喜欢用 MBTI,因为分类是比较「高效」的办法,并且有职业库可以对应。

图片来源:新生涯

这里又要再聊聊「测验」了。如前文所说,结果都是由自己的选择决定的,如果你对自己的性格认识和描述都很清晰,其实就并不需要测验来给你一个反馈了。

能力:胜任什么

这个能力当然并不只指我们生活中说的「聪明机灵」,而是多方面的。

比如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区分归纳了八种能力:

逻辑数学(Logical-Mathematical)能力,与推理、寻找规律和逻辑顺序有关,也是我们提起「能力」这个词时最容易想到的一种;

语言(Linguistic)能力,就是顺利而高效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而其他的音乐(Musical)能力、身体运动(Bodily-Kinesthetic)能力、空间(Spatial)能力、人际(Interpersonal)能力、内省(Intrapersonal)能力、自然(Naturalist)能力则相对容易被忽视。

选专业的要求的特定知识技能当然不会在入学前就要求具备,而是可以在学习中培养的,但如果在某一方面上觉得自己实在不擅长,也可以以此为参考避开。

在能力的评估上,除了自我评价,还可以邀请他人评价。

不同于兴趣等是对我们内心的反映,我们的能力更多地体现在我们的对外表现、工作成果上;而我们自己对能力的评价其实是很容易有偏差的。

如果可以邀请对自己比较熟悉的老师,对自己各科上表现出来的能力进行一下评价,也是很有价值的参考。

比如我高中时,理科成绩非常好,但听过我讲题的物理老师常说我理科思维还不够。

事实上,我确实也觉得自己只是擅长做那些题而已,加上没什么兴趣,所以自己选专业时直接避开了数学物理这些纯理科基础学科。

作者: 留学小知识 2 view

评论一下

你的邮箱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