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过程中,哪些事情潜移默化改变了你?

我在加拿大待了三年半,与其说被潜移默化的改变,不如说踩了很多人生上的大坑。

把我的经历详细的分享出来,希望后浪们不再重蹈我的覆辙。

一、用投资的眼光看问题,不要过于在意眼前的钱

这是我留学时最后悔的一件事。

在申请经济学硕士的时候,我同时接到了多伦多大学、UBC和滑铁卢大学的三个录取申请。

竟然找到了当年的部分录取通知

多伦多大学(下称“多大”)是加拿大经济学四大名校之一,位于加拿大金融中心多伦多,也是很多人唯一知道的加拿大大学。然而,多大的招生人员非常傲慢,对我带搭不理。直接表达没有奖学金,爱来不来,我们不差学生。

UBC也是经济学四大名校之一,位于加拿大另一著名城市温哥华,很多人眼中的加拿大最美城市。

冷知识:《北京遇见西雅图》主要的外景就是温哥华拍摄的。

UBC同样也是没有奖学金,但招生人员承诺入校后发1万加币的助教费用(就是你给学校象征性的干点活,学校给你发生活费)。

滑铁卢大学的学校排名并不逊于上述两所学校,但出名的主要是理工科,经济学总体还是比四大名校差一些,位于一个小城市:基奇纳-滑铁卢市。

冷知识:你们想的那个滑铁卢不在英国,也不在法国,而是在比利时。

如果国内的学校勉强做个类比,有点类似北大、复旦和中科大(还是经济学专业)的感觉。

滑铁卢大学给出的录取条件是最好的,首先先发全额奖学金,也同样有1万加币的助教费。学校招生委员会的秘书还给我打了两次电话邀请我来读书。

当年的我年少轻狂,过于在意面子和对方的态度。兼之觉得其他两所学校要花钱,滑铁卢读书还能挣钱,于是选择了去滑铁卢上学。

一年以后,当我站在加拿大金融中心,多伦多市的Bloor and Young street上时,我开始后悔当初那个决定。

平心而论,滑铁卢大学也给了我难以想象的丰厚回报。但与多大和UBC相比,差距是全方位的。

首先是区位因素,多伦多和温哥华类似国内的上海和深圳,多伦多有北美仅次于华尔街的金融市场,无论实习还是就业都是近水楼台。此外各种大型活动和学术交流都会在这两个城市举行。师妹在UBC一个月听了三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讲座,而我在滑铁卢一年半才听过一次,演讲者还是和经济学没半毛钱关系的史蒂芬霍金。

而这又导致了全加拿大最有能力的一批学生都在向这两所学校汇集。师妹班上的华人有三个省部级领导的子女+亚洲某知名连锁餐饮总裁的千金。

而我们班背景最显赫的是来自于加纳某部落的酋长之子……

这就使得师妹至今还是人脉遍地,而我只有在去非洲看大象的时候才联系我的同学。

一年20几万的奖学金,对于那个时点上的穷学生而言,的确是一笔巨款。然而这只不过是后工作第一年的工资而已。

我日

为了一年,放弃了此后无数年,最重要的是失去了很多可能性。这可能就是“穷人思维”吧。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被社会狠狠教育的我开始有了“投资”的理念。不再过于看重眼前的小钱,而是要看未来的总收益孰高孰低。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这种思路让我在此后的金融从业生涯里,避过了很多险恶的坑。

二、开拓视野的重要性

年少时的缺憾,可能要用随后的一生来弥补。

现在的我,休息日很少待在自己的城市,不知不觉间走过了2/3个中国。看到过六千米雪峰上日出的壮阔,也曾触碰过大漠中心的粉红湖,穿越过神秘的神农架,也抵达了可可西里和羌塘。

很难想到,过去的自己曾经是个只知道在寝室读书的宅男。而且极品的那种,一年只离开过学校四次,学期都结束了校园还没逛遍。

这一切的转变,发生在我就读滑铁卢大学硕士的一年后,那次是去多伦多参加面试。

看到多伦多大学的那一刻我就后悔了,无论是多大的位置(多伦多市中心,边上就是金融街),还是古色古香的城堡式建筑(多大是百年大学,教学楼的样子可以参考《哈利波特》),都完美的符合了我对“国外大学”的预期。

多伦多大学的网图,大概是这个感觉

我到最后都没敢去温哥华,一想到国家公园、落基山脉等心驰神往的关键词,就心痛不已。

如果我在申请研究生之前就看到过这些地方的美丽,我必然会做出不一样的决定。

从那一刻开始,我决定迈开步伐,去亲眼看这个世界。

三、改变你能改变的,不要好高骛远

这是在我写论文时收获的经历,源自于所有中国学生的论文初选题全部被毙。

教授都气笑了,说你看看你们的选题,诺贝尔奖获得者都不敢这么选啊。什么论中美摩擦对中加贸易的影响,你是打算写一部几百万字的长篇巨著么?

况且,你“研究”的“问题”有什么实际意义么?这个是你能决定或者改变的么?会有决策者去参考你空泛的所谓“观点”么?

如果真想做出东西,就不要一口想吃个胖子,脚踏实地的去查中美摩擦具体影响了加拿大的什么产品出口。这又会导致什么连锁效应。例如大豆在中国主要是做大虾饲料的,这会对水产品的价格形成什么样的冲击,最后再去用具体的数据来支撑你的结论。

而不是中必赢,美药丸,加拿大小弟赶紧正确的去站队(是的,这就是我的初选题……)。

教授最后和我说。时间和精力不要浪费在你压根就不能改变、也影响不了的事情上,要集中精力去做你能做的,改变你能改变的。这样才不会浪费你的生命。

从此,我再也不参与各个“热榜”上的键政讨论,也不再把时间花在看野生国师们的胡说八道上。

月薪三万的人每天琢磨怎么月入五万,月薪三千的人每天琢磨俄乌战争。

与其狂吼华为必胜,不如自己去买一套华为全家桶切实的支持一下;与其喊着“打日本捐一个月工资”,不如努力工作多给国家交点税。

做好自己,你就是你的中国。

结语

虽然只在加拿大待了三年半,带给我的却是整个人价值观上的变化。

我变得更加自信,知道很多事情至少要去尝试,不去试,你怎么知道cheer leader(体育队的拉拉队长,类似老友记中Rachel的角色,可以直接意译为女神)会答应你的邀约呢?

我开始试着用长远的目光看待问题,不在去追逐眼前的小利。

我开始把精力汇聚在自己可以改变的事情上。

时光匆匆三年半,我还是我,我已不是我。

这可能就是留学的意义吧。

作者: 留学小知识 0 view

评论一下

你的邮箱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