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成为留学生的首选?

就PhD而言,我认为美国是读PhD的首选国家。我自己今年申请的时候欧美都申了,欧洲北美的导师加起来套了快四十个吧,如果想看我的申请过程可以移步这个答案。

总的来说申美国的体验比欧洲的体验好很多,接下来我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相对于欧洲来说美国是读PhD的首选国家(其他国家比如加拿大或者澳洲这些我没申也不太清楚,但是大致都是欧洲或者美国的模式)。

先说结论:

1.美国大学钱多,每个学校都发很多全奖offer。欧洲主要看老板有没有钱,疫情大环境之下,多数欧洲老师都缺钱招人。但是拿到offer以后,欧洲的工资比美国要高。

2.欧洲多数要求硕士学历,美国则是基本都是本科完了直接直博。

3.美国对于学术背景匹配程度的要求没有欧洲那么变态。

4.美国留学比较产业化,申请体验很好;欧洲,尤其是很多欧洲小国,留学产业做的一般,申请体验非常差劲。

首先要知道欧洲博士和美国博士是两码事,欧洲博士是打工仔(评论区有朋友说是独立科学家,这样理解也没错),而美国博士是学生。(大家别纠结打工仔这个词啊,我说打工仔意思不是说996血汗工厂那种打工,我意思只是单纯的说:首先欧洲招博士更像公司招员工而并非学校招学生,欧洲学校对博士也是对待员工一样,要签合同,交社保,其次欧洲的博士招聘都会把要求写的更具体一点,正式拿到position以后要做的课题也会在申请前就说的比较明白。

p.s.:我觉得打工仔这个词还挺可爱的呀,但是看评论区好像打工仔这个词不是很受欢迎。)

欧洲博士通常都是当地的老板先把具体的项目和钱都申请下来了,然后才开始找人,你去了就得做相应的项目。我申的一个欧洲导师还给我看过他写的RP(相当于国内写基金),里面明确的说了拿到这笔钱以后他会招几个学生,每个学生都要干什么。你去类似于FindPhd或者euraxess这样的网站上去看欧洲的博士招聘基本也都是这样的。你在这个过程中就像于一个打工仔,学校要跟你签合同交社保把你当打工仔而非学生对待,这三年工打下来你能发几个文章有个Dr头衔。这样的情况导致欧洲博士职位放出来的时间通常都很离散,每年的任何时候,只要有老板拿到钱和项目了,就有职位放出来。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很多时候有position放出来可能也没有人知道。

而且由于你去读了博士不是把你当白纸从头培养的,而是去了就要求你有一定的生产力的,所以通常也会要求你有一个硕士学位。同样也是因为要求你一进组就有一定的生产力,也会对你之前的学术背景的匹配程度要求比较高。很多职位的要求会非常具体,比如说会要求你有cleanroom的操作经历啊,或者要求你会用xxx特定的软件包啊,或者会使用MBE或者TEM这种特定的设备。理工科里这种对学术背景匹配度的高要求非常普遍,你稍微有一点要求达不到或者稍微有一点不匹配人家都不会要你,因为人家招你进来是让你干活的。在招聘的时候(注意我这里用的词是招聘而不是招生,因为整个过程本来就更像找工作招聘而并非学校招学生)人家更注重的是你现在会什么,而不是你以后能学会什么。

欧洲还有个问题就是欧洲的留学规模并没有美国那么大,可能一个学校都没有几个中国留学生,所以他们的留学申请业务开展的也不好。很多小国家的留学申请体验可谓是灾难级的,就比如我们组另一个今年想出国的同学,他套到了西班牙一个大牛的csc offer,但是西班牙这种地方本来留学生也不多,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要走的手续无比的冗长,而且欧洲人本来也都效率很低,最后申请体验非常的差。

虽然职位放出的时间不集中,而且学术背景匹配度要求也比较高,而且还要先读硕士,但是欧洲也有欧洲的好处。

首先,欧洲虽然position放出来的少,但是拿到position以后工资和福利都比美国好,美国一般大城市stipend也就3000刀,像我同学申到某美东大城市名校,stipend也就是3000多。像一些在大农村的学校因为房租便宜,像我自己,基本就是2500刀左右。而且在美国你就单纯是学生,没有社保也没有什么社会福利。欧洲,据我观察,普遍都是3000这个数,但是单位是欧元,像我没申上的那个玛丽居里,算是给钱比较多的,一个月光工资就得3500,而且貌似结了婚还有结婚补贴,是不是一下就高了很多。欧洲因为去了就是打工仔身份,所以要给你交一堆保险什么的,社会福利也更好。其次欧洲多数学校都是导师制而不是committee制,这也就意味着只要你学术背景匹配,导师肯要你,基本没有其他的阻碍。

你只要跟导师说好,你的申请就完成了,其他的事情不过是走流程而已。不会像美国学校一样在导师前面还有一个committee审核你之前的科研GPA标化什么的,所以对于很多中国学生来说很痛苦的雅思7托福100和GRE325,在申请欧洲的时候都不需要,GPA低也没关系,反正你去了就是干活的,GPA高和低对于打工而言影响不大,一般不太难看(3以下,80/100以下)导师都不会说什么。(当然牛剑ETH这类顶级名校肯定还是会卡GPA和标化的)而且欧洲由于普遍要求硕士学位,所以PhD时间也短一点,基本都是3-4年,多数都是三年。由于导师制的关系,随机性也非常高,可能你和导师聊顺眼了,人家就愿意要你了。

接下来说美国,首先美国比欧洲有钱的多,我今年申请的时候把我们这个领域全世界的大牛都套了个遍,普遍情况就是欧洲都没钱,美国都有钱。所以欧洲可供我挑选的职位非常少,综合下来只有一个玛丽居里的项目适合我,但是玛丽居里申请难度可一点不亚于美国top30。而美国则是只要申请了,拿到offer基本就是全奖,这个也是留学生之间默认的事情。

在美国,通常都是学校学院定一个phd program,这个program我们要招多少人,钱都是提前准备好的,课题也是你去了再商量,你去了就是一张白纸从头开始训练,纯当学生去了。所以美国大学申PhD都基本不需要硕士学位,相当于就是国内的直博。申请的时候对于你当前的学术背景也没有太苛刻的要求,只要大方向一致就行。多数学校都是committee制度,你在提交完application之后会有一个committee来综合你的GPA,标化,科研,推荐信,申完了觉得你在所有candidate pool里面看起来还算不错就给你发offer,然后你才开始联系教授。你在过了committee这一关之前就算去找教授套瓷,多数时候教授也只能说一句‘welcome to apply for the Phd program’,多的也不会跟你说什么。

申请美国的时候大学基本都是统一的春秋季招生,这就让留学申请的过程变得非常的省心。以21fall入学为例,你20年七八月份把标化考出来,九十月份拿到所有推荐信,十二月之前把所有学校申请一次性都交了,然后到来年四月份之前等结果就行了,整个过程比较标准化,每个大学在自己的官网上也都把申请流程给你说的明明白白的。反观欧洲,你如果想申个PhD职位,你得自己每天刷自己心仪的课题组的grouppage,看看人家有没有职位放出来,然后每天刷euraxess看看有没有新职位,然后不同的职位很多时候要求的文书和资料还不一样你还得一样一样准备,总的来说就是比较不省心。

(有关申请体验这个事情吧,有的评论区朋友说不重要。我也承认,这个事情说不重要确实也不是特别重要,但是申请过程中这个事情出问题那也是真的恶心人。我们同组的同学今年申某欧洲小国的博士,对方老板早就点头了,但是现在csc截止日期都快到了,他还因为该学校繁杂的留学手续没有拿到正式的offer。

再拿我自己举个例子吧,我九月份的时候套过一个格罗宁根的大牛,该大牛对我印象比较好,让我申她今年拿到的一个玛丽居里,但是说实话,这个玛丽居里的postion,要不是她告诉我,我在网上都找不到。如果不是她看我背景比较match,亲自发链接给我,可能申这个position的机会我就错过了。能找到这个position,说白了都是运气。能轻松的找到一个放出来的position,这个事情也是申请体验里面的一环。在欧洲,申PhD是从找position开始的,但是在美国,相当于是直接从申请开始的,因为美国相当于都是以学校为单位招生,但是欧洲相当于是以老板为单位招生。这个事情重不重要我也不好说,我放两个个例在这里,大家自行斟酌吧。)

最后说一点有的没的,据我在google scholar上日日夜夜的搜索,我发现,我的领域里(别的领域我没观察过不敢乱说,有朋友看到这里的话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一下自己的观察),同咖位的欧洲和北美学者,北美学者的citation基本能达到欧洲学者两倍,甚至更多。说明美国学者好像更social一点,而且你们去观察北美老板和欧洲老板的研究领域会发现,欧洲老板很多真的就是一辈子就专做一个领域,不蹭热点,但是美国老板就更喜欢蹭热点,会把一些相对时髦的因素加入自己的研究里面。而且美国老板不论是不是华人,相比于欧洲老板,普遍和中国的connection更多,如果以后要回国走学术道路,美国老板的推荐信在中国可能更容易起到作用。

作者: 留学小知识 0 view

评论一下

你的邮箱不会被公开